一週工作4小時心得_數位游牧經典的5關鍵_讓你人生蛻變_迷你退休

《一週工作4小時》心得:數位游牧經典的5關鍵,讓你人生蛻變、迷你退休

你對現在的工作時長滿意嗎?你喜歡現在的工作嗎?

你希望在生命的最後,也能夠大喊「我不後悔這樣的人生」嗎?

如果你也想學習作者低工時、快樂生活的實現步驟,那麼這本書就是為你準備的。

作者是數位游牧(能遠端工作,不受地點限制)的先驅,

雖然本書完成在2007年,但它至今仍被奉為數位游牧的經典。

在今天這篇文章裡,

我會跟你分享我看完《一週工作4小時:擺脫朝九晚五的窮忙生活,晉身「新富族」!》後整理的5個關鍵與心得,

讓你也能運用新方法,一步步實現低工時、快樂生活的夢想。

5個《一週工作4小時》的關鍵點

#1 定義你的噩夢與目標,瞭解你為何害怕行動、為何而工作

這些年,跳脫舒適圈、離開體制勇敢追夢的人越來越多了。

我有一個大學時期的直屬學長,拿到了清大資工的碩士學位,後來選擇不進科技業,專心發展自媒體。

2024年的他在IG有十幾萬的追蹤,甚至是台灣少數的數位游牧者之一。

當時踏上自媒體之路的他就是「不希望將來當爆肝工程師」,定義清楚自己的目標,最後成功實現跳脫的理想。

另一個例子,來自本書中一個時常加班的美國律師,五年間多次被迫睡在公司,只為趕案子。

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,但他「清楚知道什麼讓他受夠了」,同樣在定義清楚自己的目標後,成功脫離行屍走肉的人生。

「老天,我希望可以過跟你一樣的生活。」有人對那個律師說,而他的回答總是一樣:「你可以的。」

那要怎麼開始呢?作者此時建議不敢行動的我們幾個問題,也希望讀到這裡的你試著回答。

  1. 定義你的噩夢,寫下如果你做了你考慮要做的事,會發生的最恐怖狀況?用一到十的量表回答:如果會造成長久的衝擊,衝擊有多大?真的會那麼長久嗎?這些衝擊發生的可能性有多高?
  2. 如果你今天被開除,你會做什麼事,避免財務出狀況?如果你辭掉工作,去嘗試其他可能方向,萬一你得回來的時候,要做什麼來重回原來的事業軌道?
  3. 你因為恐懼而拖延了什麼?拖延了這個行動,對你造成什麼代價?(如經濟、情緒和健康等方面)

換一個角度來問:如果完全不會失敗的話,你會選擇做什麼?假如你比其他人還要聰明十倍,你又會做什麼?

定義你的噩夢與目標_瞭解你為何害怕行動_為何而工作

#2 五步驟設定3個月/6個月的夢想時間表,算出你的目標日收入再行動

如果完全不會失敗,你會選擇做的事,就是你夢想時間表的主體。

如果你想不出來要做什麼,也可以從「擁有」跟「成為」去想:

  • 你夢想擁有的5件事物(如屋子、汽車、衣服等等)
  • 你夢想成為的5種人(如名廚、暢銷作家、講流利外語的人等等)

還是想不出來,就想想你討厭或害怕的每件事,並寫下相反的事。

這時候不要限制自己,不要想著怎麼做到。這個練習也能釋放你的壓抑。

接下來,

將你所寫的夢想轉化為「做」,以我的例子來說:

夢想時間表_夢想成為什麼樣的人

想要成為暢銷作家,首先要有大量有價值的作品。

如果可以寫超過5項就寫。

接著挑出你認為最重要或最讓你興奮的夢想(若你依照書中建議,可能會列很多夢想,作者是挑4個),

計算這些夢想的成本,以我的例子來說:

我想累積大量作品,目前先在FB與部落格發表。我維繫部落格的主機、網域及相關費用,加上買書,總計每個月約3000台幣,那這個3000台幣就是我夢想的月成本

再將你夢想的月成本數字除以30,就能得到「目標日收入」。

可見就「成為暢銷作家」這個夢想而言,我的目標日收入是100台幣。

最後,將這些夢想拆成3個步驟:現在、明天、後天。

  • 現在指的是能在現在5分鐘內能完成的行動。這步驟的重點在於降低行動的門檻,讓你不再拖延,馬上採取行動。這是推動目標開始的第一步,可以是很小的動作如列出待辦事項、搜尋資料或寄一封信。
  • 明天指的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事。是接下來一天或幾天內能完成的具體步驟。如進一步調查資源、完成某個階段性的工作或聯繫某人。
  • 後天指的是稍後可以完成的事。是接下來幾天甚至幾週內能完成的較大行動。如完成一個項目、學習一個新技能,或建立持續的習慣。
  • 我的例子:列出明天要看的書/要寫的主題 → 寫這週的內容並發表 → 建立每天閱讀與寫作的習慣,持續這個循環。

作者建議:「如果下一步是做相關研究,聯絡知道答案的人,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書上或網路上,因為這麼做可能會讓你從無為大師變成分析大師。依我之見,最佳的第一步是找到做過相同事的人,詢問對方怎麼做到,這其實沒那麼難。」

設定夢想時間表的步驟

#3 80/20法則、工作外包與選擇性無知,讓你最重要的事做到最好

如果你有心臟疾病,每天只能工作兩小時,你會怎麼分配你的工作?

這是作者提出的問題,為的就是讓你思考80/20法則的核心:哪件事能夠達成最大效果?

而且是少數的那些事,只佔你工作內容的20%,卻能達成80%的成效。(這部分的細節討論可見《成功,從聚焦一件事開始》心得

當你問了自己以後實行,在晚上要回顧時,可以這麼問:如果這是我今天唯一完成的事,我會對這天的表現感到滿意嗎?

並在此時列出明天的待辦事項清單:作者建議寫在小紙張(5 cm寬、9 cm長的大小),你才能放進口袋內,並限制自己只填最重要的那幾項。

除了工作以外,你還能運用到交友:哪20%的人創造你80%的快樂並促使你不斷成長,而哪20%的人導致你80%的憂鬱、憤怒和猜疑?

而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,同時也會忽略掉其他事情,

因此作者也強調了工作外包:假設你的年薪是150萬元,換算後時薪約為750元(以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計算,週休二日,一年工作50週)。

如果你請一位優秀助理,每週能省下8小時的話,那麼雖然用每小時900元的價格請他,也很值得。

因為每週你只要花1200元台幣(每週請助理8小時為7200元,減去你的8小時為6000元,就是成本)就能換到一天的自由時間。

你願意每週花1200元台幣,讓自己一週只工作四天嗎?

在工作外包的部分,作者提出3個問題幫助釐清什麼適合外包

1. 看看你的待辦清單——哪件事拖了最久還沒做?
2. 每次你被打斷或改做另一項工作時,先問自己:「可以找助理做嗎?」
3. 檢查「痛點」——什麼工作做起來最無力、最無聊?

最後,還有什麼方法能專注呢?就是「選擇性無知」了——養成習慣,問自己:「對我而言,這項資訊有立即、重要的用途嗎?」

資訊可以用在「某事」上還不夠,還必須是立即、重要的。如果都不是立即,也不是重要的,就不用理會。

而且也要適當斷捨離:如果你接觸到一篇極差的文章,扔到一邊,不要繼續讀。停止做無聊或沒有生產力的事,除非老闆要求你完成。

對於媒體,作者則是只會在去吃飯的路上掃過新聞頭條而已。

書中的一段話特別凸顯其精神:「多數資訊不僅耗時,和你的目標既無關聯又有害,而且也不是你所能影響的。想想你今天讀或看到的資訊,我敢擔保,你說不出哪些資訊不符合其中兩個特點。」

#4 五步驟找到你想做的事、你的利基市場並創造產品

如#1提到的問題:「如果完全不會失敗的話,你會選擇做什麼?假如你比其他人還要聰明十倍,你又會做什麼?

你可能會從這個問題的答案中,找到你能夠觸及的利基市場,也就是「針對少數特定需求,提供專門產品或服務的市場」。

作者提供以下5步驟:

  1. 你在哪個產業?你加入過什麼團體?攤開你的履歷、工作經驗、運動習慣與嗜好,列出所有參與團體的清單,包括過去和現在參加的。如果還沒有頭緒,看看你擁有的產品和書籍,包括線上的、實體的,問問自己:「哪些人也買了相同的東西?」哪些雜誌、網站和電子報是你會定期閱讀的?
  2. 網路上尋找符合你利基市場的團體,比如FB社團;或是去書店找你感興趣的專業雜誌,將1.的團體縮小到可用一或兩本小市場雜誌觸及的範圍。
  3. 產品腦力激盪:選出你最熟悉的2個市場,並想出適合這2個市場的產品。作者建議最好是「資訊產品」,如房地產致勝祕笈、打敗焦慮與憂鬱、發揮個人潛能。
  4. 產品市場微測:利用關鍵字工具(就我上過的課來說,講師推薦用Google AdsAhrefsUbersuggest查關鍵字)查看你的利基市場搜尋量,並在該關鍵字搜尋中找到高排名的,也就是觀察你的競爭者,再做出比他更有吸引力的網站。
  5. 自動化:做網站產品FAQ,當每週產品出貨量>20時考慮外包雜務。

舉例來說,如果你的利基市場跟健身有關:

  1. 你的產業或嗜好:你平時很關注健身,參加過相關社團,也常看Youtube上的健身頻道。問自己:「有哪些人也買了健身器材?哪些人會定期關注健身網站、雜誌?」幫助你定位跟你有類似需求的受眾。
  2. 網路上尋找利基市場團體:去FB搜尋「在家健身」相關的社團,加入並觀察裡面的討論,找出熱門話題。或是去書店健身相關的雜誌,看看是否有「在家健身」的專欄,縮小範圍到「無需健身房設備、適合在家進行的健身」這類的利基市場。
  3. 產品腦力激盪:
    • 選出2個市場:你可以選擇「家庭健身」和「無器械訓練」這兩個市場。
    • 創造產品:你可以構思一個產品,可能是「家庭健身訓練指南」,專門針對那些沒有健身房或高端設備的人群,教他們如何利用簡單的工具和徒手運動進行有效的健身。
  4. 產品市場微測
    • 使用關鍵字工具:打開Google AdsAhrefsUbersuggest等的關鍵字工具,搜尋「家庭健身」和「無器械訓練」。你發現「家庭健身」和「徒手健身」的搜尋量都很高,而且有幾個高排名的競爭者提供相關資訊。
    • 觀察競爭者:你查看了一些競爭對手的網站,發現他們的內容品質不均,有些沒有完整的健身計劃,或缺乏互動性。這給你一個機會來架設更具吸引力的產品和網站。
  5. 自動化
    • FAQ:建立FAQ頁面,解答常見的健身疑問,例如如何選擇器材、如何開始訓練等。
    • 外包雜務:當你的網站開始穩定地每週賣出超過20個健身指南(銷量增長),你可以開始考慮外包雜務(讓整個銷售系統自動化),比如請助理來處理客戶疑問和物流運營,自己則專注於網站內容和產品的更新。
找到你想做的事_你的利基市場_創造產品

#5 原本工作:加強你的專業,再提議遠端工作來解放你的時間(五步驟)

如果你突然患病,需要在家一個月,主管能體諒你的狀況,那你要怎麼遠端工作一個月?

這時候可以問自己:這項工作要完成什麼,也就是工作目標是什麼?

你找得到其他方法完成相同的目標——假設這是生死攸關的情況,你會怎麼做?遠端會議?遠端遙控軟體?

作者同樣提出五步驟來達成遠端工作:

  1. 增加公司投資/加強你的專業能力:比如提議上課,讓公司加強自己的能力,使辭職造成更大損失
  2. 證明在辦公室外的生產力更高:你請病假/休假,利用那段時間內明確提高生產力,比如在家完成了更多事情或解決了更複雜的技術問題。
  3. 準備可量化呈現的績效:你記錄自己在遠端工作時的具體工作成果,比如完成了哪些專案、減少了什麼問題發生、提升了多少運行效率,並將這些成果量化。
  4. 提出可終止的遠端工作試行期:提出一個具體的遠端工作試行方案,比如2個星期,並設置明確的工作目標,且公司可以在試行期內隨時終止遠端工作模式。藉此降低公司的風險,讓公司更容易接受你的遠端工作建議。試行期過後,如果你的績效表現良好,公司會更願意接受長期的遠端工作模式。
  5. 增加遠端工作的時間:在試行期成功結束後,你可以逐步增加遠端工作的時間,例如從每週1天增加到每週3天,最終完全過渡到全職遠端工作。透過逐步增加遠端工作時間,讓公司有更多時間適應你的遠端模式,加上你持續證明你可以高效的遠端工作,最後達成完全遠端工作的目標。
加強你的專業能力_提議遠端工作來解放你的時間

如果公司拒絕你的請求,因為你已經養成了足夠的專業能力,擁有了對公司的選擇權。

就如作者的話:「在講求行動與談判的世界,有個原則凌駕一切:選擇愈多的人,權力愈大。」

作者也建議你時常維護履歷,營造失業的感覺,減少對失業煉獄的恐懼。

結論

賈伯斯有一段話我很喜歡,也有震撼到,分享給讀到這裡的你:

「在過去三十三年,我每天看著鏡子問自己:『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,我會想做今天要做的事嗎?』如果連續很多天的答案都是『不』,我知道該做點改變……近乎全面的改變,外界的期待、驕傲,對於出糗或失敗的恐懼,在死亡面前,這一切都微不足道。保留真正重要的事物。避免落入害怕損失的思維窠臼,我只知道一個最佳方法:提醒自己隨時會死掉。

這本書《一週工作4小時》從書名就吸引了大眾的目光,因為也許這都是你我的夢想:如果能一週只工作4小時,幾乎不用工作,就能活得像百萬富翁,如同退休般的「迷你退休」,那有多好?

看到最後,我再度意識到「瞭解自己」的重要性,因為對自己足夠熟悉,就會清楚自己的恐懼、夢想、嗜好與專長,接著就能以此為基礎,展開邁向「一週工作4小時」的旅程

在書本的結尾收錄了不少美國的讀者回饋,其中一個很有代入感:「其中一位朋友說她最近讀了一本書叫《一週工作4小時》。當然,我以為這是騙局,但我太痛恨我的生活,決定至少看一下內容。我書不釋手,一下就讀完,讀完後,我又讀一遍,確定我不是在做夢。

最後這個讀者遵循書中的概念與精神,開始寫自己的部落格,從自己的興趣/專長出發,堅持經營後終於達到數位游牧的理想:每週工作5~15小時,空閒時間去學習語言、運動或出國旅遊。

看到了不少讀者因為這本書而改變人生,是不是也讓看到這裡的你躍躍欲試了呢?

有句話說:「行動不一定會帶來快樂,但沒有行動,不會有快樂。」讓我們一起為夢想努力吧,設定夢想時間表開始行動!

作者有自己的Youtube頻道部落格(也有電子報),雖然都是英文,但現在有AI幫助應該沒問題。

以下影片是他在2022年怎麼推廣《一週工作四小時》的QA,他說2022年面對面交流仍然重要,因為在當今的數位時代,面對面交流仍然可以吸引注意力和建立關係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內容索引